2009年7月5日 星期日

潛移默化,學思並進

古書要多讀,還要多行,即學與思並行,才能真正深入,否則光口頭講,很容易陷死在文字上,而又偏執自以為是的概念,甚至對文字本身表達的意義都不清楚,對使用這文字的人的原意,便不易了解了。古人小時候背四書,雖不懂,但聖人心法基本特徵的文字已背進腦中,長大後四處歷練,不斷思惟、觀察、抉擇,逐漸體會出以前所學的內涵,且能在深、廣兩方面都無窮盡地展開。孔老夫子「至於是邦,必聞其政」,就是他讀萬卷書、行萬里路的基本身教。
先把所學放在心中,慢慢地,認識愈來愈深,一碰到學過的字就能觸類旁通,對文義的體會,或德行上的教育意義,一一都展開了。例如,這人一看就令人討厭,因為他「粗暴」,是「惡人」,策勵自己以後可不願做這種人;看見某人非長好,一想,就是以前書本上學過的「溫、良、恭、儉、讓」,心裡很感動、羨慕,希望學他。產生這種效應後,不知不覺中把很難改善的習性,輕而易舉的扭過來了。所以古人說:「溫柔敦厚,詩教也。」教育真正的重要就在這裡,所以要一字一字推敲,從生活中體會,產生潛移默化,這樣學『論語』就有無比的價值。(論語摸象上 P46 L3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